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盛会即将启幕之际,我们推出系列学习文章,一起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感悟勇气与智慧,扛起责任与担当,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泉城济南,南郊宾馆,草木蓊郁,万物并秀。2024年5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会场中,有来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代表,有来自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有来自有关部门和地方的负责同志。
当有学者发言提到“接下来的这轮改革,力争让更多群体有更强的获得感”时,习近平总书记赞许道:“这句话正是点睛之笔,老百姓的获得感是实实在在的。”总书记强调:“我们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十八大后,我提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将其落实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各方面。”
改革为了谁、依靠谁?破题、解题,“人民”二字是关键。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
“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价值旨归。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改革开放的原动力、出发点。40多年来,改革开放因人民而大潮涌起、为人民而劈波逐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从农村“厕所革命”到城市垃圾分类,从防治“小眼镜”到推进清洁取暖......一件件一桩桩百姓的“小事”被摆上中南海的议事案头,融入国家发展顶层设计,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横亘在城乡之间的户籍二元化壁垒,个人所得税改革惠及2.5亿人......一个个改革方案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环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沉甸甸的成绩单,记录着全面深化改革造福人民的温暖步伐,生动诠释了“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2020年9月,湖南长沙。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请来基层代表,听取大家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中有乡村教师、农民工,也有货运司机、种粮大户。这样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总书记在两个月内主持召开了7场。
“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眼睛向下,把顶层设计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问计于民,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方法。总书记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正是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找到破题的思路、凝聚起奋进的共识。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必将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更磅礴力量。
来源:求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