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与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疾病预防知识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也是由冬寒向夏热过度的时期。春天气候往往变化无常,一会儿是阳光普照,春风送暖;一会儿又是阴雨连绵,寒气袭人,故有人把它称为“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每到春天,各大医院的门诊部内往往人满为患,鼻炎、流感、肺炎、麻疹、心脏病、精神疾病等一时之间众症齐发,有人因此把春季戏称为“多病之春”。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气温回升,适宜多种病原微生物孳生繁殖,有的经过变异,致病性较强。由于外源性的致敏原增多,春天也容易发生变态反应性疾病,最常见的是各种花粉、尘螨等,极易引起过敏体质的人发生支气管哮喘.
2中医认为,春季疾病是由风温之邪郁于肌表,肺气失于清宣所致。春天流行的传染病,恰恰多是通过呼吸道感染的。轻者仅局限于上呼吸道,诸如鼻炎、咽喉炎、扁桃体炎等;重者出现全身症状的有流感、肺炎等,以流感最为多见。还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亦易在春季发生或流行。
3春季气候也可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腺的活动,引起七情失调而致病。
那么,我们如何在春季有效地预防疾病呢?
校园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卫生的好坏与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好的校园环境必需靠大家共同来创造。因此,每天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做好室内外清洁,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及时处理堆积的垃圾,并把垃圾倒入指定地点。这样才能阻止细菌的滋生,从源头上防止疾病发生。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好保洁工作。不乱丢纸屑.果壳,不随地吐痰,不向水池里丢脏物。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管好自己的手和口,我们的校园才会变得清洁干净,我们的身体健康才能有所保证。 另外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决不随地吐痰、决不随地大小便。要保持教室以及家中室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如农贸市场、电影院、游艺活动室等)。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另外,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显得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劳逸结合,像有的人通宵看电视、打电子游戏机,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另外如出现急性发热、头痛、咽喉痛等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治疗。避免疾病的传播。
夏季多发病预防
夏天是各种传染病、腹泻病和皮肤病发病的高峰期。因此,我们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也要注意夏季多发疾病的预防。
1.热感冒 天热流汗使我们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加上夏天胃口比较差,没有足够的营养及时补充,使体内的抵抗力下降。另外,贪图凉爽,热得满头大汗时用冷水冲头或洗冷水澡,睡觉时对着电扇吹个不停,长时间开空调,这些都可能引起夏季感冒的发生。
健康提示:高温会消耗大量的体液,注意多喝白开水,饮水要少量多次,一般每次以300ml至500ml为宜,必要时可以喝点淡盐开水。另外,睡眠对治疗夏季感冒也颇有帮助,起码要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晚上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助入眠。此外,膳食一定要合理,多吃青菜、番茄、黄瓜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多吃瘦肉,增加蛋白质。
2.细菌性痢疾 肠道疾病是夏季的高发病,而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它除了与苍蝇繁殖活动有关外,还和天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
健康提示:当天的食物不要放在第二天再吃,天热很容易变质,细菌容易生长;打开的水果,如西瓜等要尽量吃完,不然用保鲜膜封好,放到冰箱保存,但是时间也不要超过24小时。
3.老人“热中风” 炎热的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而老年人体内水分比年轻人要少,加上生理反应迟钝,所以在夏天最容易“脱水”。“脱水”会使血液黏稠,这对患有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等病的老年人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发生中风的几率自然增高。
健康提示:首先,要注意补充水分。老年人要做到“不渴时也常喝水”。第二,有过中风史的病人,家属要时时注意病人症状,一般来说,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频频打哈欠等都是中风前的预兆。第三,防暑降温要适时适中,饮食结构要科学合理,多吃凉性食物如苦瓜、莲子等。“保驾”药物要有备无患。
4.皮肤病 夏季天气潮暖,有利于各种真菌、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加上夏天人容易出汗,皮肤潮湿,如不及时擦净和保持干燥,真菌便会侵害皮肤,引起皮肤癣病。接触患癣的人或动物及公用生活用具,都可以发生传染。最常见的皮肤癣病是足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脚气”,喜欢穿皮鞋的人容易得脚气,因为皮鞋不透气,脚部的湿度和温度增高。另外,很多青壮年男士容易在夏天感染体癣和花斑癣(汗斑)。
秋季常见传染病预防
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所以说秋季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等)
3.虫媒传染病
防治措施:
1. 提倡良好的个人和饮食卫生习惯。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
2. 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3. 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因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4.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必要时可进行疫苗的接种:如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等。
5. 防止被蚊虫叮咬,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子;注意居室灭蚊;如果不能保证彻底灭蚊,房间内则要有如蚊帐等有效的防蚊设施,如使用驱蚊剂,应每隔数小时重复涂搽;外出时(特别是由黄昏至日出时)穿长袖衣服。对早期发现的病人,应早诊段、早隔离,防止病毒传播。若在旅行期间或之后有任何高热或类似感冒等病症的话,要尽快看医生,接受血液检查及恰当的治疗,越早越有效。
6.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要让同学们习惯大食堂的饭菜,确实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有的同学不喜欢食堂的饭菜,可能就会选择其它的一些包装食品和快餐食品等。口味也许对了,但这些食品难以保证同学们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学校的饭菜可能不是每顿都那么可口,但是卫生、营养,有利于身体的成长,不要随便吃营养少、热量大的快餐食品,少吃零食等。另外还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多吃水果。
7.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要勤洗澡、勤换内衣裤,床铺保持干燥整洁卫生。自己的毛巾、洗漱用具、碗筷、水杯等自己用,不要用别人的,也不要借给别人用。吃饭时不要碗筷不分你我,避免某些传染病的交叉感染。
8.根据气候变化适量增减衣物
秋季温差较大,气温变化幅度也增大,同学们容易患扁桃体炎等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引发严重危害,因此要特别提防,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以免病痛的“侵袭”。
9.合理使用教室和寝室的空调及电风扇
天气渐凉,应尽量减少室内空调和电风扇的使用,倡议开窗通风,增加室内外空气的流通与交换,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和氧含量,杜绝传染病的侵袭和蔓延,这样有利于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保障同学们健康生活。
冬季疾病预防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师生又是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
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师生身体健康,请广大师生关注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增强和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比较常见的冬季传染病包括:流感、流行性脑脊膜炎、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主要预防措施及自我保健方法:
1.积极学习了解卫生防病知识,树立传染病的防病意识。
2.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3.净化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通风换气,教室应在每节课后开窗通风,其他教学生活用房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尤其是寝室,在离开时一定要把门窗打开,让阳光充分照射,亦可用食醋熏蒸房间。
4.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抵抗力。要注意饮食平衡,营养搭配,保证每日适量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饮水,多食新鲜的瓜果、蔬菜,忌烟酒。
5.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如:早操、晨跑、散步、太极拳等,平时增加户外活动,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6.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
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防传染他人。
7.免疫防预。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
8.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更不要到传染病患者聚集的场所。
9.疾病流行时, 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
10.早发现、早治疗,如遇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检查,出现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能自行服药。如发现流行病患者应早报告、早隔离、防止校园内传播。
总之,有效的措施,完善的防预机制,科学的自我保健方法能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修好自身的万里长城。
夏季流行性疾病预防知识
春夏之交,正是各种细菌滋生,多种疾病易发的季节,并且疾病的种类也比较多。为确保广大师生身心健康安全,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学院后勤服务中心近期已对部分公共区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消毒。为提高大家对疾病预防的意识,现将春夏季流行性疾病知识提供给全院师生员工。
急性肠道传染病(痢疾)、流行性乙脑、流行性结膜炎(红眼病)、食物中毒、过敏症、流行性感冒等各种流行性疾病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春夏之交流行的疾病。
一、急性肠道传染病(痢疾)
普通型痢疾的主要症状:恶心、呕吐、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腹痛、腹泻、大便中带有脓血。病程6—8天;轻型痢疾的主要症状:基本不发热,有轻微的腹痛,便中的粘液、脓血不明显。病程3—5天;中毒型疾病的主要症状:起病急,持续高热在39—41摄氏度,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苍白,嗜睡烦躁,严重时出现昏迷,尿量减少,血压下降。
※预防办法:
1、控制传染源。当发现疾病病人时,应该及时地隔离,对于病人曾经使用过的餐具和生活用品及其经常接触的用品要彻底消毒。
2、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人要坚持饭前便后把手洗干净,不要喝生水,瓜果一定要洗干净再吃,凉拌食物要确保不被苍蝇污染,多放些生大蒜和食用醋。
二、流行性乙脑
主要症状:发烧、持续高烧、喷射性呕吐、恶心、精神萎靡、嗜睡、昏迷,症状凶险、激烈,死亡率高,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的重视。
预防办法:以积极预防为主,增强体内的免疫能力。可以定期打流行乙脑炎疫苗。大力消灭蚊、蝇,经常给牲畜进行卫生消毒、生活接触牲畜的人应该及时消毒,晚上休息时要用蚊帐或是驱蚊器,以防蚊子叮咬,染上病毒。在方便的情况下,可以用连翘、板蓝根、双花各15克,水煮后每天喝一杯,能有效的预防。
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师生又是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师生身体健康,请广大师生关注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相关信息,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增强和提高自我防病意识。十一月份本市进入冬季,气候会出现干燥,气温会出现骤降、霜冻。这一季节正值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更应注意预防。
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防治呼吸道传染病应注意以下事项:
1、避免受凉。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2、净化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过室内;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
3、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4、增加营养。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6、讲究卫生。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
7、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
8、早发现、早治疗。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
一、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应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
★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
★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某些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
★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
二、人体防冻基本方法
1、暴露在外面的皮肤是最容易冻伤的,如面部、耳廓、手指等等。因此外出时应戴好手套、帽子等衣物。另外,可以在脸上手上涂抹防寒霜等专门的防护用品,这样既可以减小热散失又可以保持皮肤水分。
2、保持服装鞋袜的干燥,受潮后要及时更换,有利于保温。
3、经常坐着工作的朋友应该注意尽量能够经常活动一下,一直保持一个姿势不利于血液循环,因为身体末梢主要靠血液循环来提供热量。
4、对已患冻疮的部位,应加强保暖。
5、冻疮的防治
三、冻疮主要是因为手、脚、耳、脸等处的皮肤受到湿寒侵袭,导致血液循环恶化而引起的。在这里介绍几种预防冻疮的方法:
1、体育锻炼法
选择适合自己条件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跳舞、跳绳等活动;也可利用每天洗手、脸、脚的间隙,轻轻揉擦皮肤,以达到“流通血脉”的目的。
2、温差水泡法
取一盆15摄氏度的水和一盆45摄氏度的水,先把手或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在浸泡于高温水中,如此每天3次,可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3、药物法
有易生冻疮体质者,可在刚入冬时增加维生素A、C及矿物质的摄取,以提高肌体的耐寒能力。也可取中药三七、红花、赤芍、鸡血藤等,适量水煎取液,在冻疮多发处擦洗。
4、偏方蔬菜法
用紫皮大蒜或新鲜山药擦洗手、脚的冻疮部位,或用萝卜、生姜、桂枝煮水擦洗,亦可预防冻疮。
此外,户外工作者应避免手脚受寒、受湿,要保持手部清洁,少用热水洗手、热水袋捂手或用手炉烤手。
冬季易患冻疮的人,除皮肤起水泡或溃烂者外,可用生姜片或辣椒涂擦易患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可减轻或避免冻疮的发生。
四、冬天气候寒冷,人们很容易感受外邪、风寒,引起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现介绍五种抗寒防病的方法:
1、常喝白开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
2、常喝枣姜汤
用大枣10枚、生姜5片煎茶,每晚服用一次,能起到增强人体抗寒能力,减少感冒及其他疾病的作用。
3、坚持冷水洗脸
可增强人体耐寒、抗病能力,起到预防伤风、感冒之目的。
4、床头常放柑桔或薄荷油
柑桔性温,散发出来的强烈气味可祛除病毒。床头摆柑桔,可预防上呼吸道疾病;睡前吃几瓣桔子,能化痰止咳。
用薄荷油一小瓶,置於枕头边,用漏气的瓶塞盖好,让薄荷气体慢慢散发,也有治头痛、鼻塞之功效。
5、夜卧桑菊枕
冬桑叶和秋菊可清目醒脑治感冒。用其作枕芯,使人头脑清新,入睡适意,也能防治感冒。
五、冬季疾病预防知识要诀
1、煤气中毒预防
冬季取暖要通风,防止煤气中毒保健康。
2、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咳嗽、打喷嚏遮口鼻,不随地吐痰讲卫生;
发烧、咳嗽找医生,预防疾病保健康;
接种疫苗预防疾病,节约经济又最有效。
3、群体就餐卫生预防
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
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预防中毒和疾病。
4、心理卫生预防
维护心理健康,有问题主动寻求帮助;
重视心理卫生,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健康不单是没病,更关精神与心灵;
全民动员重预防,患者权益要尊重。
中 暑
一、 概述
中暑是指高温或烈日暴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脑组织细胞受损而致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者出现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者升高等症状。重症中暑出现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症状,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和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等热衰竭症状。高热、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等热射病症状。
二、 现场急救
1、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或20-25摄氏度的空调房间内平卧休息,帮助患者松解或脱去外衣。
2、降温。轻症患者可反复用冷水擦拭全身,直至体温低于38摄氏度;应用扇子、电风扇或空调帮助降温,口服含盐清凉饮料或淡盐水,降温以患者感到凉爽舒适为宜。
3、转送医院。一般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患者经现场救护后均可恢复正常,症状无缓解和疑为重度中暑者,应立即转送医院治疗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三 、 预防措施
1、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多喝水,最好是温开水、绿豆汤或含电解质的饮料。
2、避免暴晒,白天出门最好打伞、戴帽子,穿着透气、散热的棉、麻或真丝面料衣服。
3、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4、户外活动时可随时准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解暑药物。
5、室内有良好的通风,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空调室内温度不宜到24度以下。
6、合理饮食,夏天人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代谢需要,多食含钾食物。
7、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增加抵抗力。
手足口病及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者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者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
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洗手,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者
2、本病流行期间不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居所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者不要接触其他儿童,要及时对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轻症患者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4、每日对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空调病预防全攻略
闷热的夏天里,空调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当然也带来了让人困扰的空调病。其实“空调病”不是指自己对空调吃不消,而是指长时间吹空调造成的身体机能衰退。
空调病致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在空调下是最脆弱的,冷气一旦攻破了呼吸道的脆弱“防线”,轻则出现咳嗽、打喷嚏、流涕等感冒的症状,重则引起较严重的下呼吸道疾病,即肺炎。
尤其是在中央空调下工作、学习,中央空调很适合军团菌传播,潜伏期大约是2-12天,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持续发烧、干咳、打寒战,严重的还会因为呼吸衰竭而死亡。
空调病致大脑神经失衡
“大脑又短路了”,常听经常坐在空调屋里的人说“我觉得头晕目眩、眼冒金星,还爱忘事”之类的。其实这就是由空调病引起的常见大脑神经失衡反应。
空调除了致人感冒,对大脑伤害也相当严重。空气里含有的负离子能抑制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缓解大脑疲劳。空调却过多地吸附了负离子,让屋子里的正离子越来越多,正负离子失调也让人们的大脑神经系统跟着紊乱失衡。
如果说室内空调只是让你头晕、恶心的话,那么车内空调对司机的大脑神经伤害则平添了几分危险。习惯开冷气的司机,有时候会莫名地感到疲倦、头疼,不同程度的手脚麻木等症状,夏天本来又容易犯困,脑子不听使唤、浑身难受,很容易出交通事故。
空调病致常见颈肩痛等
关节、肠胃受凉就要罢工,年轻人往往不太注意空调引起的关节疼痛,但长吹空调却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夏天室外气温高,人们普遍穿得少,室内空调冷气吹得厉害,这样的低温会刺激血管急剧收缩,导致关节受损、受冷、疼痛,像脖子和后背僵硬、腰和四肢疼痛、手脚冰凉麻木等。
另外,屋里太“冷”容易导致胃肠运动减弱,加上夏天贪凉,常吃冷饮,肠道内外都被“冷”控制着,很多人又拉又吐就不足为怪了。
年轻女性最容易出现月经失调。很多白领女性整天处于低温空调下,同时又要穿短衣短裙,本来体质就相对较弱,手脚散热很快,造成血管舒缩失调。这样的寒冷刺激很可能影响卵巢功能,使排卵发生障碍,出现月经失调或肚子疼得厉害。
空调病预防法
①装有空调机的房间应加装除湿器,并定期通风消毒,以降低相对湿度。
②空调房内禁止抽烟,以免烟雾中致癌物质累积增多。
③选用开放系统机种的空调机,可从室外吸入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④不宜长久呆在空调房内,大汗淋漓时不要立即进入空调房。
⑤不要在停驶的车内长时间开动空调机,也不要关闭车门和车窗,促使汽车的废气及时排出。
⑥开启空调前,先开窗通风10分钟,尽量使室外新鲜空气进入室内。